1月20日0时30分,在间隔青盐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不远的一处栅门门外,国铁济南局青岛工务段探伤车间副主任王许州手中的对讲机按时响起。收到天窗开端的告诉后,王许州便与青岛探伤工区的工友们一同走到跨胶州湾特大桥16.7米高的钢结构台阶起点。当晚,他们要对大桥上两公里跨海线路的钢轨焊缝进行探伤作业。
“咱们留意脚下,避免踏空跌伤。”王许州一边抬着机具攀爬,一边叮咛着工友们留意安全。上桥的这一段钢结构台阶一共有86阶,相当于要爬5层楼。探伤工们两人一组,抬着探伤仪,稳健地迈上一级级台阶。
“青盐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滨海通道’的一部分,最大的特点是桥上的线路设备简单受海风与雾气侵袭,再一个便是昼夜温差比较大。”王许州介绍,春运期间,作业人员要迎着8级左右的海风在-14℃的大桥上络绎繁忙,为钢轨“评脉问诊”,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消除钢轨的安全隐患。
登上大桥后,咱们并没有马上进行探伤,青年班长孙笑冬先从贴身带着的工具包里掏出一个铁刷来。“这儿离海面只要十几米,风力大、湿度高,钢轨更简单生锈。”孙笑冬叮咛工友们,“咱们在探伤之前先用铁刷把焊缝周围的锈迹除掉再开端作业,这样就能思念探伤的精度。”在用铁刷细心清理过锈迹后,孙笑冬半跪在钢轨焊缝旁,手持超声波探头一寸一寸地对钢轨进行“体检”。
“钢轨探伤是对钢轨内部‘病害’进行‘扫描’,就像做B超一样。发现异常的时分,钢轨探伤仪会宣布‘嘀嘀’的报警声,一起在屏幕上显现不同的波形。咱们经过波形来判别钢轨内部是不是真的存在伤损。”王许州在一旁紧盯着焊缝探伤仪的屏幕,“探头反应回来的超声波波形是否精确,对方法要求很高。为了可以更好的思念力度和视点精准,咱们都不戴手套操作。”
据悉,高铁列车穿越这座跨海大桥的时速超越200公里,而人工探伤的速度仅为每小时3公里,这3公里关于乘坐高铁的旅客来说,不过是几十秒。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咱们加密了探伤周期。有必要打起十二分精力,看护旅客安全回家的每一秒。”清晨4时,完毕了当天的作业使命,王许州和工友们抬着查验测验仪器,一步一步走下台阶……